时间:2023-05-07 10:48:44 | 浏览:100
图说:首批28英寸标定自行车图样资料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摄
“腿别横梁,半踩半回”。当年,学骑28英寸自行车的追风少年们,大多已年过不惑,是否还记得这句“独门秘诀”?二八自行车算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酷的交通工具了,黑漆的车身、电镀的把手,骑上去帅气拉风。
1955年12月,第一机械工业部组织上海自行车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批28英寸公制标定自行车,并以此统一了国内自行车零部件的名称和规格,标志着我国自行车工业开始走上自行设计道路。从此,“二八大杠”风靡中国大街小巷。
永久、凤凰——上海产名牌自行车,成为当年阿拉上海人屋里向最初的“豪车”。自行车产业见证了上海轻工业发展的历程。
必备嫁妆
在上海自行车协会总工程师徐道行看来,首批28英寸的标定自行车试制成功,最重要的意义是统一了标准。
“标定车就是标准定型的自行车。虽然上海自1926年起就开始生产自行车,但当时的规格品种和螺纹配合均采用英制,中国自行车在产品设计、规格尺寸等方面各自为政,比较混乱。接到任务后,上海自行车厂从技术、物资等方面做了大量试制准备工作,制造成功10辆样品车,全部达到设计要求,采用公制(也就是米制),统一了全国自行车零部件的名称和产品设计规范;明确了产品质量的统一要求,中国自行车产品设计和生产技术开始步入正轨。”
1956年,上海自行车厂将标定车投入批量生产。1970年,上海自行车三厂试制成功凤凰牌PA18型自行车,1971年上海自行车厂永久牌PA17型自行车投入生产。这两种型号的产品均装有全链罩、镀铬衣架和单支撑,采用转铃和拉杆式轮缘闸,增加罩光漆,深受用户欢迎。凤凰PA18型自行车首次采用立凤商标,造型美观,成为旺销不衰的产品。
“最开始走红的是永久,我记得70年代买一辆永久是157元。那时月工资36元,省吃俭用一年多才买得起,还得凭票;接下来流行的是凤凰,很多上海小姑娘结婚的嫁妆里,必有一辆凤凰。车座罩上带穗的套子,车梁用布或彩纸裹起来,车条绕上几圈毛线缠起,这样的仪式感在很多家庭都有过。”
巅峰时刻
徐道行回忆,永久、凤凰在计划经济时代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我是1968年加入凤凰厂工作的,当时叫自行车三厂。从电镀工开始干起,一干就是几十年,职业生涯全部奉献给了自行车行业。刚进厂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行车是朝阳产业,小伙伴都很羡慕的,90年代是自行车最火的时候,满大街都是。自行车从奢侈品慢慢转变为必需品,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辆。”
1978年改革开放,上海自行车行业得到全面发展。上海生产的永久、凤凰、乐达、飞达牌自行车和红星牌链条、钻石牌飞轮、喔开牌鞍座、K字牌辐条等自行车零件享誉全国。上海自行车发展进入巅峰时期。
1994年,是上海自行车发展最为辉煌的一年。共有职工3.1万余人,总产值达到了21.82亿元,占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利税9109万元,生产自行车9810万辆,占全国自行车产量的50%;创汇5000万美元,是全市出口创汇的第二名。上海成为我国最大的自行车工业基地和出口基地。
“最辉煌时,我们凤凰厂有1万多职工,营业收入就占全市GDP的1.1%。那是上海凤凰最好的时代。”
柳暗花明
辉煌过后是落寞。盛景不再,很快马路上又出现了摩托车、电动车、小轿车。在徐道行的记忆里,从1995年开始,自行车行业逐步进入下行通道,许多企业经营亏损,行业发展进入调整阶段。1996年,永久、凤凰自行车相继退出凭票供应。自行车是最后一个退出凭票供应的商品。
“到2000年,上海本地自行车制造业几乎全部退出了,自行车零件的生产和销售全部停止。永久的中央工厂虽然还在,但生产一直处于半停状态,产品几乎都采用代工的形式。凤凰已经全部关闭在上海本地的工厂。”
时代更迭,看似穷途末路的自行车却又“柳暗花明”。每逢假日,一群群骑友团穿梭在城市、乡村。中国各地的自行车赛事、骑行活动犹如雨后春笋一般。自行车成了环保健康的运动符号。不久后,色彩绚丽的共享单车出现在国内各大城市街头。
徐道行认为,永久和凤凰的调整符合上海城市发展需要,两家公司总部还在上海,有完整的产品开发和销售体系,其品牌影响力,内外销市场还保留着再获新生的底蕴。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图说:上海自行车三厂厂碑旧址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摄
【延伸阅读】昔日自行车厂 今成学子书房
1959年1月,“凤凰”商标注册。很快,凤凰牌自行车成为全国名牌产品,曾被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然而你可知道,生产凤凰牌自行车的上海自行车三厂原址位于如今上海财经大学的武川路校区?
走进英贤图书馆,抬头望去,挑高的吊顶上排线外露,钢筋与玻璃搭建的工业森林里,我们依稀还能找回过去厂房的模样:水泥墙、钢窗的总装车间和仓库里,工人们正在挥洒汗水。回过神来,眼前如今已是书的海洋。
除了图书馆,创业学院是以前的电镀车间,第四教学楼、公共管理学院等多幢建筑都改建自自行车三厂的各类用地。在这里,曾经有源源不断的凤凰自行车生产下线,销往全国。
往里走,是上海自行车三厂于1988年建厂30周年时的浮雕原址。几个坐在阶梯上休息的学生看着浮雕,颇有兴致地讨论起来,“想不到这里曾经是工业宝地……”
漫步上海街头,尽管曾风靡全国的二八大杠已难觅踪迹,但自行车还是随处可见,骑行依然是上海人热爱的生活方式。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图说:首批28英寸标定自行车图样资料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摄“腿别横梁,半踩半回”。当年,学骑28英寸自行车的追风少年们,大多已年过不惑,是否还记得这句“独门秘诀”?二八自行车算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酷的交通工具了,黑漆的车身、电镀的把手,骑
图说:首批28英寸标定自行车图样资料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 摄新民晚报“上海时刻”出品“腿别横梁,半踩半回”。当年,学骑28英寸自行车的追风少年们,大多已年过不惑,是否还记得这句“独门秘诀”?二八自行车算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酷的交通工具了,黑
时间如赛车过隙一瞬而过,流年似潺潺溪水一去不复返,往事如过眼云烟,消失在彼此眼前。而今,我要做的是拾起曾经的乐趣。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是高档的代步工具,随着私家车、轨道交通等出行方式的多样化,往日显赫一时的“永久”、“凤凰”、“
电动平衡车以其小巧、轻便,成为日前越来越多人的出行工具,但你想过质量怎么样吗?近期,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本市生产、销售的电动平衡车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抽查。本次抽查了20批次产品,经检验,不合格13批次。据了解,此次抽查不合格率达65%。不
作者 | 市界 张洋编辑 | 山海关“凤凰牌”差不多被遗忘的时候,上海凤凰又把这个百年老牌自行车收归上市公司名下。1月6日晚间,上海凤凰发布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天津爱赛克车业有限公司(下称“爱赛克车业”)100%的股权;拟
凤凰、飞鸽、永久,曾是国产自行车品牌的三颗明珠。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的“大牌”没能跟上时代潮流,让捷安特、美利达们后来居上。2021年,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收入186亿元,而凤凰与永久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前者的零头。40年前,湖北农民杨小运主
#自行车#说起自行车,相信大多数朋友都不会陌生,中国曾几何时是世界最大的自行车大国之一,自行车一度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出行方式,但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行车逐渐开始小众化,然而就在最近自行车市场又开始走红,甚至于万元自行车都成了理财产品,
凤凰、永久为什么输给了捷安特?传统自行车品牌的陨落自行车品牌的变化相信对于很多的80后,甚至于90后来说,小时候一个梦想就是能够收到一辆自行车,这辆自行车最好是凤凰牌,飞鸽牌,或者是永久牌。那时候如果有着这样的一辆自行车,你绝对是小伙伴眼中
凤凰、飞鸽、永久,曾是国产自行车品牌的三颗明珠。遗憾的是,这些曾经的“大牌”没能跟上时代潮流,让捷安特、美利达们后来居上。2021年,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机械收入186亿元,而凤凰与永久的收入加起来,还不到前者的零头。作者丨李楠编辑丨雷彦鹏40
上海市场监管局近期对童车产品开展了质量监督抽查,共抽检各类童车23批,包括儿童滑行车、平衡车、扭扭车等,检出7批不合格产品,涉及ALLOBEBE、永久、凤凰、迈古、飞鸽、aag等品牌产品,不合格检出率为30.4%。其中,天猫销售的、上海凤凰
作者 | 同观阁书斋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提起自行车,记忆深刻的是学习骑自行车,当时有一种独特的骑自行车方式被称为“掏裆”,是因为当年二八车型自行车又高又大,儿时学车年龄小个子矮,脚够不
当今的中国是世界上高铁第一大国,不是中国人发明的高铁却在中国发扬光大,原因就是高铁非常适应中国地大物博,出行需求大的特点。在高铁之前,同样有一种交通工具,不是中国人发明,却在中国发扬光大的,那就是你自行车。中国曾被称为自行车王国。在家用汽车
提到自行车里的三大名牌,60、70年代的人都知道,就是凤凰、飞鸽和永久。那个年代,如果那一个家庭有这么一辆自行车。那里财富的代表,骑上它,心里老自豪了。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已经成为过去了,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了!
这组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候是自行车的时代卖冰棍的小媳妇,很俏丽八十看年代的自行车有凤凰牌,永久牌,飞达牌,飞鸽牌等等,那时候骑着凤凰牌是最神气幸福写在脸上再也回不来的大街出行的载货工具赶大集,农村
自行车驮着一家人。1964年5月1日,人们在东四人民市场选购自行车。冯文冈/摄1983年12月1日,西单路口的自行车流。 胡敦志/摄1986年4月11日,《北京日报》1版1989年4月2日,《北京日报》2版1987年9月29日,《北京日报》